综合文科组以“让师生成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问题解决者”为目标,聚焦「学习任务设计」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地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开展实践研究,在组内开展听评课活动,营造学习研究、实践改进的文化氛围,并集思广益,围绕素养目标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打造人文大课堂。
- 心中有学生,线上有精彩 -
综合文科组的老师积极开展线上公开课及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和效率,摸索更好的线上教学方法。老师们对线上教学还有更高的追求,大家积极掌握新技术、挖掘课程内涵、丰富学习资源,寻找便捷高效的线上教学工具,将互联网资源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积极互动且从心而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改进,我们坚信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
- 备课勤思考,思维助成长-
道法组
谢连琴老师、鞠慧老师都坚信创新的力量,他们秉承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的理念,保证一周一次集体2小时研究与随时随地交流分享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及时抓住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探索大单元教学和复习、实践研究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培养问题解决者。他们积极开展整体化、项目式学习,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并围绕有效预习策略研究和有效知识点能力点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组
陈爱兰老师和刘霖熙老师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时机,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每次的交流以“解决目前教学问题、沟通当前教学进度、计划未来教学重点、分配近期教学任务”为基本模版,对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学工作进行有目的地梳理和安排。七年级侧重于教学目标的研究和预习方案的调整,八年级则着重终结性评价指南的研究和校本作业的设计。同时,历史备课组还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不同层次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以学生“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地理组
焦琳老师和施国佳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探讨,勇于尝试,她们在会议中将不同年级的课程中心与需求分开,针对六七九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学期目标,为各个年级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为七年级规划新授课与复习课的课程安排,为九年级协调跨学科课程与练习。同时,地理备课组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六年级策划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活动,既让学生学习了地理的区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 交流促发展,携手共进步 -
听评课
——反思促成长、研究促提升
焦琳老师在此次教研会之前完成了组内公开课,于4月11日在七(4)班上了《5.1.2 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一课。在教研组活动中,焦琳老师就思维导图、教学任务与设计、教学工具等角度对课程进行了反思。大家一致对焦琳老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任务设计合理、课堂应变速度快和有效应用技术等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就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学习促研究,建设学习共同体」
刘霖熙老师在听完焦琳老师的公开课后,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带领组内老师共同学习了“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之后老师们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学习成果的交流。
通过学习和头脑风暴,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感悟:鞠慧老师认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施国佳老师认为思维导图可以形成学生学习这门学科思维的建构,提高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秦梦瑶老师认为思维导图中图象的使用可以让知识更加形象化;最后,谢连琴老师指出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无论从纵向和横向上都能帮助学生学习。
「研究促成长,践行成长型思维」
「努力做跨学科人才,创新教育教学」
谢连琴老师特别指出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她用一位跨学科老师的地理公开课为例,讲述了授课老师通过现场演示两个实验——燃香实验和墨水扩散实验,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体验理解“空气污染的度”,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对“空气污染的度”这个教学难点有了更加整体清晰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努力成为跨学科的人才,不拘泥于教材创新教育教学。
作业研究
——巧抓知识点能力点,培养核心素养
研究任务总结
——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中解决问题
综合文科教研组围绕“素养目标”,开展“解决问题式教学法”实践研究,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在会议中老师们提出了以下课题,这也是未来我们教师课题研究的方向:
1.学习思维导图的研究
2.概念教学的研究
3.学习任务整合设计的研究
4.做跨学科人才创新教育的研究
5.情感态度教学观落实的研究
6.生活中情境设置的研究。
7.学生作业学习方法总结的研究
8.答题策略的研究
线上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历练更是成长。
我们深知育人责任之重,关键时刻更显担当。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持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线上教学,以培养素养为目标打造人文大课堂;通过团队教研与其他老师共同学习、研究、实践和改进,追求从高质量的教研走向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我们始终相信,疫情总会过去,困难也将消散。共担风雨,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