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师能 助推成长
2021-01-01

数/学/组


徐丽琼老师执教

《扇形的面积》

徐老师的课以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适时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问题链,有效搭建思维支架,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建构对扇形面积的认知。整节课贯穿着类比迁移,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体现了策略性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悬疑,有意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活动中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这堂课教师能够关注课堂讨论的本质,使学生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真正展现出高水平的思维碰撞。


黎金星老师执教

《 巧分解 妙组合——组合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黎老师的课主要是一次思维的历练。组合图形周长与面积知识模块的拓展,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渗透拆分与重组转化的思想、整体的思想,锻炼学生的几何想象力与构图能力。他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循序渐进,从简单处着手,以基本图形的转化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们在独立思考与相互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浦东新区数学教研员 / 齐敏老师

两位老师各有特色,徐老师教姿、教态大方自然,语调亲切,有做老师的天赋;黎老师设计的课有趣、生动。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能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做出评价,合理安排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机结合独学与互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课堂总结将新旧知识连结,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感悟化归思想,从而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组


傅丽娜老师执教

Picnics are fun 第一课时

傅老师的整节课围绕野餐活动展开,通过野餐视频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引出课本词汇和拓展词汇,生动有趣。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样。从单词到句子,从句子到对话,层层递进,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


韩莉老师执教

Eating Habits

韩老师这堂课的文本主题是饮食习惯,内容看似简单,语言点却颇有“玄机”。为给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韩老师将教学内容按照游戏形式进行设计,将游戏化机制和游戏化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课堂上她带着学生一路攻克一道道关卡,让学习充满了挑战和惊喜,在给与学生获得感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空间中进行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浦东新区英语教研员 /  王瑛老师

傅老师和韩老师都做了充分准备。两位老师积极向上,上课时也非常投入。傅老师围绕picnic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整堂课由不同的tasks组成,整堂课随着不同的task的提出而由浅入深,逐渐进入高潮。最有亮点的部分是当傅老师拿出野餐篮的时候,学生们眼前一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韩老师的教学设计准备得更加精良,整堂课有顶层设计,根据小朋友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韩老师的整堂课很有逻辑性,语言功底好,利用升级闯关的游戏化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组


陈思瑾老师执教

《在柏林》

陈老师由厨房用具“绞肉机”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知一战的残酷。结合文学评论家马克尔关于品读小说的观点,层层设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有序地梳理并分析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由浅入深地感知文本,分析并学习课文独特的写作方法。借助视频资料,揭露了战争的巨大危害,进一步点拨学生关注现实,期盼和平。此次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


浦东新区语文教研员 /  谢琳老师

此次课的展示,让大家看到了新教师的风采。陈思瑾老师的语文课亮点频出,整体规范有序,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课堂内容的精心设置展现了文本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价值。课堂氛围活跃积极,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年轻教师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思维定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为研究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本节课可在教学活动的规划以及思维导图的绘制等方面进行优化。

理/综/组


高贵明老师执教

《湿地与森林之争》

高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属于跨学科案例分析课。他是聚焦于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培育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他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一则南汇东滩“湿地造林”的新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而对于“湿地造林”的利弊分析,学生是通过阅读拓展材料,运用地理和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及大概念展开分析的,丰富的学习任务充分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观点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辨证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意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值得所有人深思。

浦东新区地理教研员 /  张新老师

生命科学教研员 /  宋华英老师

高老师的这堂课取材新颖,适度引入了项目化学习的要素。他具有发掘教学素材的意识,将社会时事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依据其蕴含的核心问题设计了驱动性的问题:“湿地造林”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搜集证据,支持各组的观点。在结课时他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专家思维,辩证地看待问题,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精巧构思。张新老师从地理学科的属性,语言和学科素养的角度提出了优化的方案。宋华英老师则从跨学科案例分析课程的设计与两门学科如何科学地融合角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

体/育/组


刘亚兵老师执教

《少年连环拳第二组动作教学》

刘老师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少年连环拳第二组动作教学。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以及教学内容等比较规范。其自身修养、体育技能过硬,教姿教态端正大方,口令洪亮,顺利完成了教学设计内的内容,整个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控到位。


浦东新区体育教研员 /  宋向阳老师



刘亚兵老师执教的《武术:少年连环拳》,较好体现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健身育人”的理念。学习目标较好达成,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少年连环拳中冲拳、弹踢、蹬腿等单一动作要领,能够熟练完成冲拳、弹踢组合练习。本课教师示范动作准确、有力,体现了良好的武术精气神风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练。本课采用了自制纸板练习用具,以双人对练为主要练习形式,反复引导学生体验冲拳的力度与角度、弹踢的高度、蹬腿的发力等。在此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课堂,及时调整练习距离,确保了练习过程的安全性,积极实施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练效果,及时纠错,确保了练习的质量与连续性。本课教师讲解清晰、口令清楚,教态亲和,组织形式简洁有效,教学效果总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