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学思并进 项目赋能师生同行
2023-02-24


研讨与交流让我们有机会跳出原有的视角,突破环境或思维的限制,看到项目化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加明确了教与学变革的本质目标,收获真正的成长。


2023年2月13日,我校举行了学习素养培育课程和项目化学习工作汇报,本次活动有幸请到了上海市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负责人夏雪梅博士莅临指导,多位课题组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参与研讨学习。


学习素养培育课程汇报


首先,吕彩玲校长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并从目标、核心、设计思路等多方面对“蒲公英三色生命课程”中的学习素养培育课程做了重点介绍。


学习素养培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设计满足自己需求的学习策略系统。全学科教师将共同参与,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探索、训练和构建属于个人的学习策略“工具箱”,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感,最终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潜力,使其成为乐学、善学的中学生。


项目化学习研究

工作汇报


接下来由何佳倩老师介绍了我校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概况。


自2020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起,我校于同年11月7日开启了项目化学习的初期探索。


2021年3月浦东新区发布了《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我校也被评为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的创建校。经过教师自主探索、专家培训后,初步建立了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库,形成了以教育戏剧(1+X)融合课程、“我的校园我做主”系列为主的项目化学习特色课程。


在案例分享中,高贵明老师具体结合“我的校园我做主”系列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讲述了方案不断升级迭代、更新支持工具的过程,也分享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乐趣。反思促成长,高老师还针对“学生在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教师该如何去制定评价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除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老师们也正在尝试将项目化学习与常规课程融合,其中何佳倩老师分享了由教学当中真实问题观察而产生的项目化学习——“青春期之我见”青春期性教育科普作品展,具体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真实情境的力量,给学生、老师以及家长带来的真实改变。



互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环节,夏雪梅博士首先肯定了学校在学生基础素养方面的持续培养,通过学习素养培育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的基础能力与方法。夏雪梅博士认为素养培育应当渗透在学生每一天的学习当中,在项目化学习中也应注意落实学习策略的渗透。


接下来针对我校项目化学习课题组的种子教师们提出的重点问题,夏雪梅博士做了深入、详细地解答。


Q项目化学习如何引起学生兴趣?


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自己产出问题,建立对应问题库,选取适合的问题内容设计项目化的课题。有的项目天然存在意义,有的项目则需要被教师赋予意义——找寻生活当中的关联。夏雪梅博士说:只有让学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点燃”学生眼中的光,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志趣,点燃人生的“火花”。


Q如何防止小组内有学生“摸鱼”?


学生会用特定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作业、完成任务,以便尽快“解决”作业,避免产生错误。关键依旧在于我们如何让孩子能产生自我调控的意愿,产生驱动性,主动完成作业。


培养同样的学科能力,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去适应各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会存在不同的兴趣点。老师可以尝试建立不同类型学生的数据资源库,实现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的情境和教学设计。


此外,夏雪梅博士强调教师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课题设计时,应当对以下问题始终保持思考: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项目化学习?这个项目化学习能解决学生什么样的问题?


最后,吕校长结合我校申请的区级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的初中浸润式教师培训实践研究》分享了未来项目化学习在学校生根落地的愿景展望: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全面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对标构建高质量教育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期待通过这项区级课题明晰从课堂教学微创新走向学校课程系统变革的路径,也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专家同仁的倾力指导下,一定能够在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新成果,收获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