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校十三位参赛教师全体荣获佳绩!
2023-06-05

近期,我校组团参加浦东新区“作业讲评微课评选”比赛,在学校的有序策划和支持下,参赛教师们历经一个月的精心准备,13位教师均获奖!我校也荣获此项比赛的优秀组织奖(共22所学校获奖)。

获奖名单




参赛心得

高贵明老师:

此次作业讲评课,我尝试以学生的调研、学生的观点及学生的点评为基础构建整堂课的脉络。当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当作业能够及时、细致地被看见、被反馈,当作业的成果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人……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被调动起来。这也要求我们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及作业讲评的形式,让学生能在有趣的作业中,提升核心素养,实践人文关怀。

何佳倩老师:

通过参加这次作业讲评微课评比,促进了我对于“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理解,作业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思考“怎样更好的巩固当日所学?”也在思考“怎样的作业任务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感受到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多元可能性。

胡悦老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巩固所学,还在于延伸拓展进而举一反三。而教育不仅在“教”,更重要在“育”,伴随着孩子们对于徐行草编以及其他各种传统手工艺的探索和研究,锻炼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传统文化照进现代生活,映射出格外绚烂夺目的光芒,也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化意识;站上讲台,表达自我,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得到展现;而从信息收集到作品呈现,一路走来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起探讨批判、消化创造,也是英语学科一直致力于提升的学生思维品质。

鞠慧老师:

通过本次比赛,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业设计是一名教师的基本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第一,通过"项目化学习"作业的设计,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教师作业设计应注重任务的原创性和启发性,能鼓励学生面对任务挑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启发学生的反思性。第三,一个合理的作业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技术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能为他们创设一个积极、富有挑战和创新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焦琳老师:

在这次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和学校历史老师首次采用了跨学科和项目化的方式,通过跨学科的联动,让一件历史事件的空间感和和时间感得到联系;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将一个概念落到学生学习的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同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一次次推翻改进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刘霖熙老师:

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优化、如何创新更是“减负增效”教育研究的焦点。

“丝绸之路”展会设计作业项目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初次使用项目化学习这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作业设计,探究历史学科与真实世界的关联;也初次进行了与地理的跨学科联动,设计了区别于传统的“项目化”实践性作业。

“项目化”作业的设计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如何评价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通过项目化学习要素的研究,在参考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我尝试动手设计了评价量规,并采用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评价学生落实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评价具体项目的完成情况。

通过探索“项目化”作业的设置,让完成作业从“无趣”到“有趣”,从“有趣”到“有效”,从“有效”到“高效”,我们仍然在探索“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道路上。

徐澍怡老师:

通过本次微课作业设计比赛,我认识到“有意义的作业“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切入口。创建交中双语公众号的项目化作业为学生创设了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不仅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学科知识,还让学生参与解决真实问题的思与作,超越识记型的学习方式,提升高阶思维,而且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项目化作业是学生通往深度学习的知识之路,也是通往创新与合作之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爱上作业。

王雅君老师:

在布置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我关注到过程性评价并不仅仅关注过程,而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在探索、研究、协作、展示以及复盘的任一环节中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才能提供一个公平公正让全体学生都信服的评价结果。

夏玉芬老师:

利用作业助力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沟通功能,这是作业重要的功能之一。但传统老套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低效且抵触作业任务,但是丰富、新颖的作业任务与形式会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本次作业设计及讲评的设计中,我做了大胆尝试。基于考虑到学生在机械、繁复的识记中考150个实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烦躁、低效。从“项目化学习”要素的角度,秉着“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抱有“曲径通幽”的心态,我如是尝试。看到被肯定的那一刻,内心收到了极大的鼓舞,真是开心!在未来教学的日子里,我必将再接再厉,做出更大突破!

徐吉老师:

对本次作业的设计是智能音箱的游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真实且有趣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卷入其中,而非少数人的舞台,并在作品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评价,从内容和形式上制定出有效的评价量规,帮助加深学生对技术为内容服务的认知,进而提升信息素养。

徐丽琼老师:

本次作业是在孩子们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本次作业,我融入了项目化学习中“以始为终”的设计思维,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解读了作业的评价量规,为孩子们高效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孩子们在单元知识整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由零散到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从而构建起了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陈绮雯老师:

这次参加作业讲评微课,我思考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我认为,作业的类型应该具有多样性。作业的功能不一样,作业类型就不一样。我和孙善刚老师设计的作业“可控式气体发生装置创新设计”,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孙善刚老师:

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而精心安排的练习和任务。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业设计不仅仅是指练习册中的习题,也包括课堂上的提问、案例分析、实验、调研等活动。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水平和学习目标,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这次“可控式气体发生装置创新设计”的作业设计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学生多样化的、充满创意的作业令我们非常惊喜,也让我再次体会到,只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精心设计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