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吃饭、运动、做核酸......这是居家网课以来每位同学的日常;
抢菜、做饭、做核酸、批作业到凌晨……这是居家网课以来老师们的日常。
每天坐在相同的房间里、相同的电脑前,生活如此循环往复。可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校师生们却仍在共同创造着有趣儿、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不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信息科技 徐吉老师
开展以“你会用scratch设计高山滑雪比赛吗?”为主题的活动,学生通过视频不仅了解高山滑雪的规则,还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并进行脚本的编写。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提升了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科学 高贵明老师
以“蔬菜”为线索,开展疫情居家期间同学们对于植物的观察和识别活动。其中使用到的“分组讨论”功能,让同学们即使在线上也能够交流、协作。大家共同探索平行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并一起找到答案,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到生物分类思想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数学 石凯老师
在“线段的和差倍习题课”中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并与小组成员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体育 孙贝雯老师
利用“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练习的目的,使得每位学生在努力完成标准动作的前提下,也进一步提高了下肢力量和反应速度。
语文 夏玉芬老师
以《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学为例,积极响应“数字化助推教育战线防疫工作”的号召。课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严谨清晰的思路结构,夏老师运用便捷的软件技术,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因时空受限而产生的“教学距离”问题,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也能自如交流探讨,表达和共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诠释了“科技助力教育”的内涵!
化学 孙善刚老师
借助ClassIn虚拟实验平台,开展以“云端中真相”为主题的活动,来探究常见混合酸根的检验方法和一般流程。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实现了居家进行实验操作练习的目的,他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等环节提出合理实验方案,最后用虚拟实验进行验证,这让他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科学 何佳倩老师
以小水珠消失的现象作为切入点,与同学们共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她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留言区、答题器、分组讨论等功能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提升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
美术 秦梦瑶老师
在教学《表情包制作》第1课时中,针对表情包案例进行随机分组小组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学生将讨论结果以截图形式发送至平台的“聊天框”中,结束分组讨论后,全班学生可以共享各组讨论结果,实现成果分享。
英语 贾文文老师
在“My Possible Future”这一课中,带领学生分析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因素,预测他人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贾老师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即使在虚拟空间里,也能流畅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有序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很好地还原了线下课堂的真实感。
疫情防控担使命,线上教学守初心。线上教学教师更应注重团队学习和师生间互动,科学合理地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强大互动功能,确保线上教学质量。愿我校师生携手以共,“教”“学”不停步,“疫”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