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课,我们这么上(六年级版) 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2021-05-26

试卷讲评课,总是不受人待见。很少有老师喜欢上试卷讲评公开课,因为鲜有课例可以参考,没有人为你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你去设计和落实。在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只有基于考试数据的分析、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精心设计试卷讲评课,才能清晰地“看见”每个学生,才能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校继上学期的校本研修主题——“命题研究”之后,这学期六、七、八年级开始了“课堂教学研讨”的接力赛:分年级、跨学科教研开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的研究。

试卷讲评课是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是引导孩子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考试的主阵地,也让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交中初级六年级语数英学科的教师们,开展了跨学科教研,针对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围绕“如何基于数据分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进行研讨。通过对大数据理论、深度学习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精准教学原理,我校老师们提出了基于数据分析的试卷讲评课的流程:“考后数据分析——课前个例采集——课堂精准施教——课后巩固反馈”。

本次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备课组质量分析、试卷讲评研讨课、课后说课(10min)等环节。

一堂试卷讲评课,孩子们好像经历一次登山之旅,时而是知识的高山,时而是思维的高山,时而是情感的高山;一次试卷讲评,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就是一个新的台阶。

上课展示与研讨

张一岭老师执教


“轻烟散入五侯家”和“青烟散入五侯家”的画面感有何不同?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上,六(1)班的学生思维发散,积极发言。他们在诗歌的意境中徜徉,“审美情趣”的语文核心素养又何尝不在提升呢?


程珊老师执教


牵着时光的衣襟,六(2)班的孩子们轻轻地将春光拥入了怀中,这节语文试卷讲评课是学生的主场,整堂课有青春的力量与风采。学生分组上台讲题,不仅促进了他们的互助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会学习”,让他们乐学善学、并勤于反思。

陈思瑾老师执教


六(4)班的孩子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环节中,通过自主纠错、小组互助、师生合作等各类探究模式解析不同题型,对重难点逐一精准突破,并及时交流、总结出更高效的做题方法。这一模式是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深入实践。


浦东新区语文教研员夏智点评


夏老师对三位语文教师的教育给予了如下评价:教学设计很精巧,各具特色;共性也很明显——都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将考试情况直观地呈现了出来,从数据中更科学地找到学生的欠缺之处。进而从得分率,学生错误答案中去决定讲课的重心。每位教师讲课的方法不同,但都聚焦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比如张老师的课堂很有人文底蕴,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陈老师将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与考试三境界结合起来,非常有“语文味”。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有一种整体美,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程老师比较关注情感价值,以“成长”作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探讨问题,也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处处皆是课堂,语文学习就蕴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徐丽琼老师、庞文静老师执教


数学课上的“自查自纠”,展现了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小组讨论”,让我们感受到了激烈的思维碰撞;“举一反三”,孩子们清晰的讲解和标准的答题是学习方法的运用的精彩呈现。六(2)班、六(3)班的孩子在一次次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发言、高效的练习中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其元认知学习策略与“逻辑推理”素养。


浦东新区数学教研员点评


在教学设计上,两位老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既提高了备课效率,又集结了不同教师的智慧,细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上,二位老师各有特色。徐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态大方自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有效性;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又关注学生解题策略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一题多解,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借助分层变式训练,夯实巩固,优化各类学生的时间分配。庞老师依托于创生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波利亚的解题教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将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原题变式,让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实现了课堂的创生。


杨程老师执教


I will run 

I will climb

 I will soar

I'm undefeated

Jumping out of my skin 

pull the chord

Yeah I believe it

每位学生心中都有梦想,他们挥着双手,追随阳光,寻找美好。

课堂伊始,师生合唱了一曲《Dream is possible》,缓解了考试后的紧张气氛,杨老师还通过歌曲中主人公的故事鼓励同学们积极用成长型思维对待考试;课前的“数据分析”让课堂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小小先生”环节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即知即传人”的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小组合作”的形式也营造了整个班级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浦东新区英语教研员宋少华点评

宋老师充分肯定了杨老师在学科教学中着力挖掘育人价值的设计意识。这堂试卷讲评课杨老师备课充分,目标明确,环节清楚、紧凑,“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有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逻辑性很强,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知识点讲解,练习巩固到位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试卷答题方法与技巧。在本节课里,即使杨老师用英文讲授语法,学生依然能够快速响应和互动,展现出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素养。


课后说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为提升教师的元认知活动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自我教学效能感,在公开课之后,吕校长对三位教师进行了关于如何说课的培训,并且在全校校本研修活动中进行了交流展示。

“课后说课”比“课前说课”更具有可评价性和反思价值。“说课”要阐明“上了什么?”、“如何上的?”以及“上得如何?”,还要辅以上课的实景或视频为证。 

杨程、徐丽琼、程珊三位老师在课后说课中穿插了教学视频,结合课堂的真实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采取了“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讲述。这种形式的说课还原了上课的真实场景,观点鲜明,素材生动,使说课更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七位老师都在尝试引导学生们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考试及考试成绩。求学之路其实也是孩子们奔赴自己美好愿景的道路,老师们都希望孩子们在这个奔跑途中不是孤单的,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成绩只是孩子一时的表现,而孩子的成长才是永远的。我们交中老师都赞成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请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六年级的试卷讲评课,既能基于数据又能超越数据,既能发现共性又能关照个性,将大数据融入试卷讲评课,避免了教师在讲评课中的满堂灌现象,使试卷讲评课更高效和个性化,最终达成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研究“常研常新”的魅力就在于,你总是有机会面对“熟悉的内容”, 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调动你的design thinking,通过天马行空、趣味盎然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精准的学习反馈、调动学生的自驱式成长,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赋能。期待,七年级的智慧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