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成长的脚步,随着岁月的迁移,走出家门时,家是我们的牵挂;走出国门时,华夏儿女时刻铭记黄河泰山。家是相同的血脉,是传承的文化火炬,是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的大中华。任由历史变迁,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永不褪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华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次七年级整合课程以“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国”为主题,各科老师从不同角度精心筹划,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饕餮盛宴”。
创意脸谱描绘爱国热情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化妆造型艺术。七年级的孩子们在美术课上观赏了民间艺术中的珍品——马勺脸谱,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时细笔勾描,不时挥毫泼墨,一张张独特而精致的脸谱在孩子们的笔下应运而生。同时,孩子们结合音乐课上学到的戏曲知识,懂得了蕴含在京剧脸谱背后的人物故事和角色性格。他们纷纷跃跃欲试,主动承担了此次戏曲表演的妆容绘制工作。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喝彩吧!
戏曲唱腔演绎国粹魅力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几句简单的歌词,道尽家与国的联系。家国情怀自古便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形的文化韵味陶冶着每个人的情操。七年级的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文化,热爱多彩的戏曲。他们作为传承中华艺术的小使者,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演唱京剧、沪剧、花鼓戏、黄梅戏、越剧等剧种,在一声一调、一招一式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爱国就要“辩”出来!
爱国,就要大声“辩”出来!七年级(2)班和四班同学以“爱国,先要热情?还是先要能力?”为主题,举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七(2)班的观点是“爱国,我们应该先有热情”,反方七(4)班则主张“爱国,我们应该先有能力”。辩论双方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用灵活的思维和缜密的推理赢得了场下阵阵掌声。在紧张的攻辩和结辩环节中,双方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两方队伍旁征博引,激烈交锋,展现了小辩手们高超的论辩能力。正所谓“唇枪舌剑,刻绘青春锋芒”,七年级的同学们在辩论赛中弘扬了爱国情,激发了报国志。
弦弦奏响家国强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数千年来一直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全球化格局下,我们应如何做到真正的爱国?七年级的同学们给出了答案。新一代的文化使者们应站在世界舞台上,博采众长,学习其他优秀文化,以此来促进我们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创新。孩子们在劳技课上亲手制作了尤克里里这种来自海外的乐器。这些尤克里里的琴板上,或绘制了星空、彩虹,或描摹了闪耀的五星红旗,唯一不变的是寄托了孩子心中的爱与美好。每把自制的尤克里里都能发出准确而动听的琴音,那一首首用尤克里里弹奏的乐曲诉说着孩子对艺术的热爱,更表达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依恋。
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是新时代进行青少年培育的重要思想养分。中华传统文化扎根校园、走进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文化浸润心灵,让艺术点亮生命。”少年强则国强,时代的接力棒已经稳稳传递到青少年的手中。五星红旗必将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一起谱写出祖国更璀璨的篇章!